索微课堂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主管中药师历年重要考点,希望对您考试有所帮助:
一、解表药
(一)发散风寒药
麻黄:发汗解表、宣肺平喘、利水消肿、散寒通滞;
桂枝:发汗解肌、温通经脉、助阳化气;
紫苏:解表散寒、行气宽中、解鱼蟹毒;
生姜:解表散寒、温中止呕、温肺止咳;
香薷:发汗解表、化湿和中、利水消肿;
荆芥:祛风解表、透疹消疮、止血;
防风:祛风解表、胜湿止痛、止痉;
羌活:解表散寒、祛风胜湿、止痛;
白芷:解表解寒、祛风止痛、通鼻窍、燥湿止带、消肿排脓、祛风止痒;
细辛:解表散寒、祛风止痛、通窍、温肺化饮;
藁本:祛风散寒、除湿止痛;
苍耳子:散风寒、通鼻窍、除湿、止痛、止痒;
辛夷:发散风寒、通鼻窍。
(二)发散风热药
薄荷:疏散风热、清利头目、利咽透疹、疏肝行气、芳香辟秽;
牛蒡子:疏散风热、宣肺利咽、解毒透疹、消肿疗疮;
蝉蜕:疏散风热、利咽开音、透疹明目、退翳息风、止痉;
桑叶:疏散风热、清肺润燥、平肝明目、凉血止血;
菊花:疏散风热、平肝明目、清热解毒;
蔓荆子:疏散风热、清利头目、祛风止痛;
柴胡:和解退热、疏肝解郁、升阳举陷、退热截疟;
升麻:解表透疹、清热解毒、升举阳气;
葛根:解肌退热、透疹生津、止渴升阳、止泻;
淡豆豉:解表除烦、宣发郁热。
二、清热药
(一)清热泻火药
石膏:生用:清热泻火、除烦止渴;煅用:敛疮生肌、收湿止血;
知母:清热泻火、生津润燥;
芦根:清热泻火、生津止渴、除烦止呕、利尿;
天花粉:清热泻火、生津止渴、消肿排脓;
淡竹叶:清热泻火、除烦利尿;
栀子:泻火除烦、清热利湿、凉血解毒;
焦栀子:凉血止血;
夏枯草:清热泻火、明目散结、消肿;
决明子:清热明目、润肠通便;
谷精草:疏散风热、明目通翳。
(二)清热燥湿药
黄芩: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、止血安胎;
黄连: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;
黄柏:清热燥湿、泻火除蒸、解毒疗疮;
龙胆:清热燥湿、泻肝胆火;
秦皮:清热燥湿、收涩止痢、止带明目;
苦参:清热燥湿、杀虫利尿;
白鲜皮:清热燥湿、祛风解毒。
(三)清热解毒药
金银花:清热解毒、疏散风热;
连翘: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、疏散风热、清心利尿;
穿心莲:清热解毒、凉血消肿、燥湿;
大青叶:清热解毒、凉血消斑;
板蓝根:清热解毒、凉血利咽;
青黛:清热解毒、凉血消斑、清肝泻火、定惊;
贯众: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杀虫;
蒲公英:清热解毒、消肿散结、利湿通淋、清肝明目;
紫花地丁:清热解毒、凉血消肿;
野菊花:清热解毒;
重楼: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、凉肝定惊;
拳参: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镇肝息风、利湿;
土茯苓:解毒除湿、通利关节;
鱼腥草:清热解毒、消痈排脓、利尿通淋、清热止痢;
金荞麦:清热解毒、排脓祛瘀、健脾消食;
大血藤:清热解毒、活血祛风、止痛;
败酱草:清热解毒、消痈排脓、祛瘀止痛;
射干:清热解毒、消痰利咽;
山豆根:清热解毒、利咽消肿;
马勃:清热解毒、利咽止血;
白头翁:清热解毒、凉血止痢;
马齿苋:清热解毒、凉血止血、止痢;
鸦胆子:清热解毒、止痢截疟、腐蚀赘疣;
半边莲:清热解毒、利水消肿;
白花蛇舌草:清热解毒、利湿通淋;
山慈菇:清热解毒、消痈散结、化痰;
熊胆:清热解毒、息风止痉、清肝明目;
白蔹:清热解毒、消痈散结、敛疮生肌;
生地: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;
玄参:清热凉血、泻火解毒、滋阴;
牡丹皮:清热凉血、活血祛瘀;
赤芍:清热凉血、散瘀止痛;
紫草:清热凉血、活血解毒、透疹;
水牛角:清热凉血、解毒定惊。
(四)清虚热药
青蒿:清透虚热、凉血除蒸、解暑截疟;
白薇:清热凉血、利尿通淋、解毒疗疮;
地骨皮:凉血除蒸、清肺降火、生津止渴;
银柴胡:清虚热、除疳热;
胡黄连:退虚热除、疳热清湿热。
三、泻下药
(一)攻下药
大黄:泻下攻积、清热泻火、凉血解毒、逐瘀通经;
芒硝:泻下攻积、润燥软坚、清热消肿;
番泻叶:泻下通便、行水消胀;
芦荟:泻下通便、清肝杀虫。
(二)润下药
火麻仁:润肠通便、滋养补虚;
郁李仁:润肠通便、利水消肿;
松子仁:润肠通便、润肺止咳。
(三)峻下逐水药
甘遂:泻水逐饮、消肿散结;
京大戟:泻水逐饮、消肿散结;
芫花:泻水逐饮、祛痰止咳、杀虫疗疮;
商陆:泻水逐饮、消肿散结;
牵牛子:泻下逐水、去积杀虫;
巴豆:峻下冷积、逐水退肿、祛痰利咽、外用蚀疮。
四、祛风湿药
(一)祛风寒湿药
独活:祛风湿止、痹痛解毒;
威灵仙:祛风湿、通络、止痛、消骨鲠;
川乌:祛风湿、散寒、止痛;
蕲蛇:祛风、通络、止痉;
乌梢蛇:祛风、通络、止痉;
木瓜:舒筋活络、和胃化湿;
蚕砂:祛风湿、和胃化湿;
伸筋草:祛风湿、舒筋、活络;
寻骨风:祛风湿、通络、止痛;
松节:祛风湿、通络、止痛;
海风藤:祛风湿、通络、止痛;
路路通:祛风、通络、利水、通经。
(二)祛风湿热药
秦艽:祛风湿、通络、止痛、退虚热、清湿热;
防己:祛风湿、止痛、利水消肿;
桑枝:祛风湿、利关节;
希莶草:祛风湿、利关节、解毒、降血压;
臭梧桐:祛风湿、通经络、平肝;
雷公藤:祛风除湿、活血通络、消肿止痛、杀虫解毒;
络石藤:祛风、通络、凉血消肿;
丝瓜络:祛风、通络、活血。
(三)祛风湿强筋骨药
五加皮:祛风湿、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利水;
桑寄生:祛风湿、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安胎;
狗脊:祛风湿、补肝肾、强腰膝;
千年健:祛风湿、强筋骨;
鹿衔草:祛风湿、强筋骨、止血。
五、化湿药
藿香:化湿解毒、发表止呕;
佩兰:化湿解暑;
苍术:燥湿健脾、祛风散寒、发表明目;
厚朴:燥湿消痰、下气除满;
砂仁:化湿行气、温中止泻、安胎;
豆蔻:化湿行气、温中止呕;
草豆蔻:燥湿行气、温中止呕;
草果:燥湿温中、除痰截疟。
六、利水渗湿药
(一)利水消肿药
茯苓:利水消肿、渗湿健脾、宁心;
薏苡仁:利水消肿、渗湿健脾、除痹清热、排脓;
猪苓:利水消肿、渗湿;
泽泻:利水消肿、渗湿泄热;
冬瓜皮:利水消肿、清热解暑;
玉米须:利水消肿、利湿退黄;
葫芦:利水消肿;
香加皮:利水消肿、祛风湿强、筋骨。
(二)利尿通淋药
车前子:利尿通淋、渗湿止泻、明目祛痰;
滑石:利水通淋、清热解暑、收湿敛疮;
木通:利水通淋、泄热通经、下乳;
通草:利尿通淋、通气下乳;
瞿麦:利尿通淋、破血通经;
扁蓄:利尿通淋、杀虫止痒;
地肤子:清热利湿、祛风止痒;
海金沙:利尿通淋、止痛;
石韦:利尿通淋、清肺止咳、凉血止血;
冬葵子:利尿通淋、下乳润肠;
灯心草:利尿通淋、清心降火;
萆解:利湿去浊、祛风除痹。
(三)利湿退黄药
茵陈:利湿退黄、解毒疗疮;
金钱草:利湿退黄、利尿通淋、解毒消肿;
虎杖:利湿退黄、清热解毒、散瘀止痛、化痰止咳;
垂盆草:利湿退黄、清热解毒。
七、温里药
附子:回阳救逆、补火助阳、散寒止痛;
干姜:温中散寒、回阳通脉、温肺化饮;
肉桂:补火助阳、散寒止痛、温经通脉、引火归原;
吴茱萸:散寒止痛、降逆止呕、助阳止泻;
小茴香:祛寒止痛、理气和胃;
丁香:温中降逆、散寒止痛、温肾助阳;
高良姜:散寒止痛、温中止呕;
花椒:温中止痛、杀虫止痒。
八、理气药
橘皮: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;
青皮:疏肝破气、消积化滞;
枳实:破气除痞、化痰消积;
木香:行气止痛、健脾消食;
沉香:行气止痛、温中止呕、纳气平喘;
檀香:行气止痛、散寒调中;
川楝子:行气止痛、杀虫疗癣;
乌药:行气止痛、温肾散寒;
荔枝核:行气散结、散寒止痛;
香附:疏肝解郁、调经止痛、理气调中;
佛手:疏肝解郁、理气和中、燥湿化痰;
薤白:通气散结、行气导滞;
大腹皮:行气宽中、利水消肿;
柿蒂:降气止呃。
九、消食药
山楂:消食化积、行气散瘀;
神曲:消食和胃;
麦芽:消食健脾、回乳消胀;
谷芽:消食和中、健脾开胃;
莱菔子:消食除胀、降气化痰;
鸡内金:消食健胃、涩精止遗、化坚消石。
十、驱虫药
使君子:杀虫消积;
苦楝皮:杀虫疗癣;
槟榔:杀虫消积、行气利水、截疟;
南瓜子:杀虫。
十一、止血药
(一)凉血止血药
小蓟:凉血止血、散瘀解毒、消痈;
大蓟:凉血止血、散瘀解毒、消痈;
地榆:凉血止血、解毒敛疮;
槐花:凉血止血、清肝泻火;
侧柏叶:凉血止血、化痰止咳、生发乌发;
白茅根:凉血止血、清热利尿、清肺胃热;
苎麻根:凉血止血、清热安胎、利尿解毒。
(二)化瘀止血药
三七:化瘀止血、活血定痛;
茜草:凉血化瘀、止血通经;
蒲黄:止血化瘀、利尿;
花蕊石:化瘀止血;
降香:化瘀止血、理气止痛。
(三)收敛止血药
白及:收敛止血、消肿生肌;
仙鹤草:收敛止血、止痢截疟、补虚;
棕榈炭:收敛止血;
血余炭:收敛止血、化瘀利尿;
藕节:收敛止血。
(四)温经止血药
艾叶:温经止血、散寒调经、安胎;
炮姜:温经止血、温中止痛。
十二、活血化瘀药
(一)活血止痛药
川芎:活血行气、祛风止痛;
延胡索:活血行气、止痛;
郁金:活血止痛、行气解郁、清心凉血、利胆退黄;
姜黄:破血行气、通经止痛;
乳香:活血行气、止痛消肿、生肌;
没药:活血止痛、消肿生肌;
五灵脂:活血止痛、化瘀止血。
(二)活血调经药
丹参:活血调经、祛瘀止痛、凉血消痈、除烦安神;
红花:活血通经、祛瘀止痛;
桃仁:活血祛瘀、润肠通便、止咳平喘;
益母草:活血调经、祛瘀消痈、利水消肿;
牛膝:活血通经、补肝肾、强筋骨、利水通淋、引火(血)下行;
鸡血藤:行血补血、调经舒筋、活络;
王不留:行活血、通经、下乳、消痈、利尿通淋;
凌霄花:破瘀通经、凉血祛风。
(三)活血疗伤药
土鳖虫:破血逐瘀、续筋接骨;
马钱子:散结消中、通络止痛;
自然铜:散瘀止痛、接骨疗伤;
苏木:活血疗伤、祛瘀通经;
骨碎:补活血、续伤、补肾强骨;
血竭:活血定痛、化瘀止血、敛疮生肌;
刘寄奴:散瘀止痛、疗伤止血、破血通经、消食化积。
(四)破血消征药
莪术:破血行气、消积止痛;
三棱:破血行气、消积止痛;
水蛭:破血通经、逐瘀消征;
斑蝥:破血逐瘀、散结消征、攻毒蚀疮;
穿山甲:活血消征、通经下乳、消肿排脓。
十三、化痰止咳平喘药
(一)温化寒痰药
半夏: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、消痞散结、外用消肿止痛;
天南星:燥湿化痰、祛风解痉、外用散结消肿;
禹白附:燥湿痰、祛风痰、止痉止痛、解毒散结;
白芥子:温肺化痰、利气散结、消肿皂荚、祛顽痰、通窍、开闭、祛风杀虫;
旋覆花:降气行水、化痰降逆、止呕;
白前:降气化痰。
(二)清化热痰药
川贝母:清热化痰、润肺止咳、散结消肿;
浙贝母:清热化痰、散结消痈;
瓜蒌:清热化痰、宽胸散结、润肠通便;
竹茹:清化热痰、降除烦、止呕;
竹沥:清热豁痰、定惊利窍;
天竺黄:清热化痰、清心定惊;
前胡:降气化痰、疏散风热;
桔梗:宣肺祛痰、利咽排脓;
胖大海:清肺化痰、利咽开音、润肠通便;
海藻:消痰软坚、利水消肿;
昆布:消痰软坚、利水消肿;
黄药子:化痰散结、消瘿清热、解毒;
海蛤壳:清肺化痰、软坚散结;
海浮石:清肺化痰、软坚散结、利尿通淋;
瓦楞子:消痰软坚、化瘀散结、制酸止痛;
礞石:坠痰下气、平肝散结。
(三)止咳平喘药
苦杏仁: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;
紫苏子:降气化痰、止咳平喘、润肠通便;
百部:润肺止咳、杀虫灭虱;
紫菀:润肺化痰、止咳;
款冬花:润肺下气、止咳化痰;
马兜铃:清肺化痰、止咳平喘、清肠、消痔;
枇杷叶:清肺止咳、降逆止呕;
桑白皮:泻肺平喘、利水消肿、清肝止血;
白果:敛肺化痰、定喘止带、缩尿。
十四、安神药
(一)重镇安神药
朱砂:清心镇惊、安神解毒;
磁石:镇惊安神、平肝潜阳、聪耳明目、纳气平喘;
龙骨:镇惊安神、平肝潜阳、收敛固涩;
琥珀:镇惊安神、活血散瘀、利尿通淋。
(二)养心安神药
酸枣仁:养心益肝、安神敛汗、生津止渴;
柏子仁:养心安神、润肠通便、补阴;
首乌藤:养血安神、祛风通络;
合饮皮:解郁安神、活血消肿;
远志:安神益智、祛痰开窍、消散痈肿。
十五、平肝息风药
(一)平抑肝阳药
石决明:平肝潜阳、清肝明目;
珍珠母:平肝潜阳、安神定惊、明目燥湿、收敛;
牡蛎:重镇安神、潜阳补阴、软坚散结、制酸止痛;
代赭石:平肝潜阳、重镇降逆、凉血止血;
刺蒺藜:平肝疏肝、祛风明目;
罗而麻:平抑肝阳、清热利尿。
(二)息风止痉药
羚羊角:平肝息风、清肝明目、散血解毒、解热镇痛;
牛黄:化痰开窍、凉肝息风、清热解毒;
珍珠:安神定惊、明目消翳、解毒生肌、润肤养颜;
钩藤:清热平肝、息风定惊、透邪;
天麻:息风止痉、平抑肝阳、祛风通络;
地龙:清热定惊、通络平喘、利尿;
全蝎:息风镇痉、攻毒散结、通络止痛;
蜈蚣:息风镇痉、攻毒散结、通络止痛;
僵蚕:祛风定惊、化痰散结。
十六、开窍药
麝香:开窍醒神、活血通经、消肿止痛;
冰片:开窍醒神、清热止痛;
苏合香:开窍醒神、辟秽止痛、温通散寒;
石菖蒲:开窍醒神、化湿和胃、宁神益志。
十七、补虚药
(一)补气药
人参: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扶正祛邪;
西洋参:补气养阴清热生津;
党参:补脾肺气补血生津扶正祛邪;
太子参:补气健脾生津润肺;
黄芪: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;
白术: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;
山药: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;
白扁豆:补脾和中化湿;
甘草: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;
大枣:补中益气养血安神;
饴糖:补益中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;
蜂蜜:补中润燥止痛解毒防腐生肌敛疮。
(二)补阳药
鹿茸:补肾益精、血强筋骨、调冲任、托疮毒;
紫河车:补肾益精、养血益气;
淫羊藿:补肾壮阳、祛风除湿;
巴戟天:补肾助阳、祛风除湿;
仙茅:温肾壮阳、祛寒除湿、培补肝肾;
杜仲:补肝肾强、筋骨安胎;
续断:补益肝肾、强筋健骨、止血安胎、疗伤续折、活血祛瘀、止痛;
肉苁蓉:补肾助阳、润肠通便;
锁阳:补肾助阳、润肠通便;
补骨脂:补肾助阳、固精缩尿、温脾止泻、纳气平喘;
益智仁:暖肾固精、缩尿温脾、开胃摄唾;
菟丝子:补肾益精、养肝明目、止泻安胎;
沙苑子:补肾固精、养肝明目;
蛤蚧:补肺益肾、纳气平喘、助阳益精;
冬虫夏草:补肾益肺、止血化痰;
韭菜子:温补肝肾、壮阳固精。
(三)补血药
当归:补血调经、活血止痛、润肠通便;
熟地:补血养阴、填精益髓、炒炭止血;
白芍:养血敛阴、柔肝止痛、平抑肝阳、止汗;
阿胶:补血滋阴、润肺止血;
何首乌:制用:补益精血;生用:解毒截疟、润肠通便;
龙眼肉:补益心脾、养血安神。
(四)补阴药
北沙参:养阴清热、益胃生津;
南沙参:养阴清肺、清胃生津、补气化痰;
百合:养阴润肺、清心安神、养胃阴、清胃热;
麦冬:养阴生津、润肺清心;
天冬:养阴润燥、清肺生津;
石斛:益胃生津、滋阴清热;
玉竹:养阴润燥、生津止渴;
黄精:补气养阴、健脾润肺、益肾;
枸杞子:滋补肝肾、益精明目;
墨旱莲:滋补肝肾、凉血止血;
女贞子:滋补肝肾、乌须明目;
黑芝麻:补肝肾、润肠燥;
龟甲:滋阴潜阳、益肾健骨、养血补心、止血;
鳖甲:滋阴潜阳、退热除蒸、软坚散结。
十八、收涩药
(一)固表止汗药
麻黄根:固表止汗;
浮小麦:固表止汗、益气除热。
(二)敛肺涩肠药
五味子:收敛固涩、益气生津、补肾宁心;
乌梅:敛肺止咳、涩肠止泻、安蛔止痛、生津止渴、消疮毒、炒炭回冲、止漏;
五倍子:敛肺降火、止咳止汗、涩肠止泻、固精止遗、收敛止血、收湿敛疮;
罂粟壳:涩肠止泻、敛肺止咳、止痛;
诃子:涩肠止泻、敛肺止咳、利咽开音;
肉豆蔻:涩肠止泻、温中行气;
赤石脂:涩肠止泻、收敛止血、敛疮生肌。
(三)固精缩尿止带药
山茱萸:补益肝肾、收敛固涩;
覆盆子:固精缩尿、益肝肾、明目;
桑螵蛸:固精缩尿、补肾助阳;
金樱子:固精缩尿、止带涩肠、止泻;
海螵蛸:固精止带、收敛止血、制酸止痛、收湿敛疮;
莲子:固精止带、补脾止泻、益肾养心;
芡实:益肾固精、健脾止泻、除湿止带;
椿皮:清热燥湿、收敛止带、止泻止血、杀虫。
十九、涌吐药
常山:涌吐痰涎、截疟;
瓜蒂:涌吐痰食、祛湿退黄。
二十、攻毒杀虫止痒药
雄黄:解毒杀虫、祛痰截疟;
硫黄:外用:解毒、杀虫、疗疮;内服:补火、助阳通便;
白矾:外用:解毒、杀虫、燥湿、止痒;内服:止血、止泻、化痰;
蛇床子:杀虫止痒、燥湿、温肾、助阳;
蟾酥:解毒止痛、开窍醒神;
大蒜:解毒杀虫、消肿止痢、健脾温胃。
二十一、拨毒化腐生肌药
升药:拨毒去腐;
轻粉:外用:攻毒、杀虫、敛疮;内服:逐水通便;
砒石:外用:攻毒杀虫蚀疮去腐;内服:劫痰平喘、截疟;
铅丹:拨毒生肌、杀虫止痒;
炉甘石:解毒明目、退翳收湿、止痒敛疮;
硼砂:外用:清热解毒;内服:清肺化痰。
温馨提示:备考宜趁早,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笔记哦。领取其他考试相关免费资料、获取考试信息,请加杨老师微信:suoweikt